荚天宇
似卞氏兽未定种(Bienotheroides sp.)复原图(绘图:王琼英)
人民网重庆6月26日电 (陈琦、刘敏)6月25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消息,重庆古生物研究院对外发布了对重庆云阳恐龙的“小邻居”似卞氏兽神经感觉系统研究最新进展,揭秘了云阳中侏罗世恐龙同期生存的伴生动物的生活特性。相关成果已在国际期刊《Papers in Palaeontology》在线发表。
重庆云阳中侏罗统新田沟组三列齿兽上颊齿和下颊齿。重庆古生物研究院供图
据介绍,四川盆地作为我国三列齿兽研究的重要地区之一,已发现并命名了多种三列齿兽,包括重庆万州高岭发现的似卞氏兽属的模式种——万县似卞氏兽,四川自贡大山铺发现的自贡似卞氏兽、川南多齿兽。本次研究的三列齿兽属于云阳中侏罗世恐龙同期生存的伴生动物,其标本采集自重庆云阳普安乡。
作为云阳恐龙的“小邻居”,云阳似卞氏兽生活在1.66亿年前,属于下孔亚纲·兽孔目·犬齿兽亚目·进步颌兽类·三列齿兽科,其形态与尺寸与现今的土拨鼠、河狸、竹鼠等小型哺乳动物很相似。它们的上颊齿(功能类似哺乳动物臼齿)共有3列齿尖,其中每列齿尖个数可达2~4个,因此被命名为三列齿兽。
似卞氏兽未定种(16YPDC-01)的颅骨及颅内结构左侧视图。重庆古生物研究院供图
似卞氏兽未定种(16YPDC-01)的颅骨及颅内结构背视图。重庆古生物研究院供图
由重庆古生物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及国内外多家单位组成的研究团队采用高精度CT扫描、三维重建等技术手段,首次对云阳似卞氏兽未定种的神经感觉系统(包括颅内模、内耳和部分脑神经)进行了系统性复原和详细分析。研究揭示了这类生物在听觉、嗅觉等感官能力方面的独特特征,为理解其脑结构、行为模式、生存策略等提供了珍贵证据,也是云阳恐龙动物群综合研究在古生物神经感觉系统探索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专家介绍,本次研究对云阳似卞氏兽未定种的脑部进行深度“数字解剖”,结果显示其脑结构具有与其他多数进步颌兽类类似的“先进”特点:膨大的嗅球、伸长的前脑、短而垂直延伸的后脑和较细的垂体。
除脑结构外,研究人员还首次成功复原了云阳的似卞氏兽的内耳和11对脑神经。它们的内耳具有进步颌兽类的典型特征:耳蜗较长,形状笔直,不似现代哺乳动物呈螺旋卷曲状;声音传导至内耳的关键“通道”(前庭窗)完全朝向侧面。
作为重庆云阳恐龙动物群的重要伴生成员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它们是植食性的穴居型动物,为了躲避大型掠食者的追捕昼伏夜出。本次研究显示,云阳似卞氏兽拥有非哺乳型犬齿兽中相对较为灵敏的嗅觉和敏锐的听觉,但智商并不太高,这可能对今后犬齿兽类神经感觉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股票配资公司开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